•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宗谱源流

[原创]鄂豫皖边区之东山夏氏炎公支系流源考

时间:2017/8/3 21:46:29   发帖人:夏明府   来源:夏氏宗亲网   阅读:2051   评论:3
内容摘要:[原创]鄂豫皖边区之东山夏氏炎公支系流源考  1、东氏夏氏渊源概说  东山夏氏,源远流长,是当地较早的一支居民。最早可考据北宋时期就有夏氏在此居住。东山夏氏按渊源来说,可分为三支,一支始姐为炎公,炎公的先祖就定居东山,是最早来东山的一支,后裔约1100丁;一支始姐为桂公,在炎公时期定居东山,现后裔约500丁;一支始姐为...
  [原创]鄂豫皖边区之东山夏氏炎公支系流源考

  1、东氏夏氏渊源概说

  东山夏氏,源远流长,是当地较早的一支居民。最早可考据北宋时期就有夏氏在此居住。东山夏氏按渊源来说,可分为三支,一支始姐为炎公,炎公的先祖就定居东山,是最早来东山的一支,后裔约1100丁;一支始姐为桂公,在炎公时期定居东山,现后裔约500丁;一支始姐为荣七公,约在桂炎二公之后120年的元代从江右迁居至东山,其后裔约为15000丁。往上溯至唐代,三支又均为光庭公之后。因宋代有浔阳夏颧公(行五八,字仲山)于淳熙辛丑年(1181年)编修夏氏宗谱,故光庭公之后夏氏流派清晰,均有据可查可考,近又有武穴夏树林老先生主修《中国夏氏通谱》,更是明晰了各之谱之间的关系,各支夏氏之来龙去脉,更有条理。

  2、历史背景

  1129年,金军一支渡淮,越松子关西进黄州,准备包抄河南岳飞一军后路,现东山一带居民纷纷避难,结寨自保。夏氏夏民表(字君政)携子夏焯、夏炎与族人二百余人避金兵于得胜寨,建炎三年六月十二日,金军破寨,族人几乎全部罹难,唯炎公死里逃生。炎公字炳焕,流落江右,遇同族桂公收留,随任返回故里,一线之传,繁一族之众,国破家亡,战事频繁,代久年湮。

  炎公一族应在其祖父辈,来东山定居。炎公的太祖夏倪公是很有名的人,曾在北宋宣和年以太中大夫知江洲(江西九江)。在其子辈从江右迁东山,与后来荣七公从江西迁来大为相似。

  3、从光庭公至炎公世系图

  光庭(1世)----显清,字洪(2世)----宏祥,字思风(3世)----敬敷(4世)----先雍(5世)-----昱(6世)----重茂(7世)----嘉和(8世)---文琰(9世)---安世(10世)---覃孙(11世)----倪(12世)---师箴(13世)----孝铎(14世)---民表(15世)---炎(16世)

  4、炎公太祖夏倪公简介

  夏倪,光庭公后裔,进士出身,著名诗人,蕲州人,约卒于1127年,是年约八十岁。夏倪公有四个儿子,官宦之家,较为富有,约在宣和1100年左右,见东山风景秀美,对大别山一带风情赞赏有加,遂购置田产迁居于此。

  宋宣和年,经上百年的和平发展,人口繁多,江右在唐代就已开发,人口密度大,耕地紧张,为此宋代末年,政府就鼓励和组织从江右及中原向大别山一带移民。在宋明之际,大别山地区的赋税仅为江右的三分之一,对人们还是很大的吸引力的;再说,蕲州与东山相距不到400里,且有水路相通,沿巴水而下,可直接乘舟入长江,可享舟船之利,在当时算是交通最为方便的,故是江西,九江一带移民的理想去处。更重要的是,地处山区,在动荡不安的时期,相对比较安全,故在朝代变更之际,东山山区总是移民最多的时候。约一百二十年后,荣七公也几乎是沿同一线路来东山的。我东山居民祖上大多是从江西迁来的,恐怕也主要是这些原因。

  夏倪,夫人陈氏,公生子四:师宪、师箴、师友、师翟。

  5、东山诸夏辈份考

  夏昱,生于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年)六月初十,生子二:重茂公(字均)、重美公(字奂)。昱分重茂公一系,人才毕出,也是很有故事的。而夏奂公之子就是夏承皓,夏承皓之子就是夏竦,宋仁宗朝枢密使,荣七公支系先祖也。可见如以光庭公为一世祖,则炎公系与荣七公支系是从六世祖昱公之后开始分支的。

  1,从光庭公至昱公世系图:光庭公(1世)----显清,字洪(2世)----宏祥,字思风(3世)----敬敷(4世)----先雍(5世)-----昱(6世)----重茂----重美

  2,从昱公至炎公世系图:昱(6世)----重茂(7世)----嘉和(8世)---文琰(9世)---安世(10世)---覃孙(11世)----倪(12世)---师箴(13世)----孝铎(14世)---民表(15世)---炎(16世)

  3,从昱公至荣七公世系图:昱(6世)----重美(7世)---承皓(8世)----文乔,即夏竦(9世)---安震(10世)---又新(11世)----大成(12世)---彦文(13世)---良显(14世)---时飞(15世)---应雅(16世)---必大(17世)---荣七(18世)。

  可见,炎公论辈份应高于荣七公二辈,这也是在情理之中,因炎公年代与荣七生活年代应相隔80年左右,从昱公算起(892年)算起,到炎公已历237年,刚好十代,约24年一代;荣七公约生于南宋绍定三年庚寅(1230年),因此距荣七公生活的年代则有330多年,历12世,约28年一代。均符合常情。荣七公与炎公辈份搞清楚后,炎公后裔及荣七公支系后裔辈份就非常清楚明晰。

  关于颧公修谱与炎公系关联夏颧,字仲山,行五八。宋代《浔阳夏氏宗谱》主编。南宋淳熙辛丑年(1181年),据宋全国人口计有夏氏19万人,主要居住江西至浙江长江流域一带。夏颧公首倡家乘,得到当时的九江的夏倪公后代,绍兴诸地夏氏的大力支持,并请朱熹作序,此谱是为夏氏浔阳老谱。此时炎公、桂公都在世,炎公时年56岁。当时夏氏宗谱的修葺,将光庭公支下的夏氏全部辑录,故后来夏氏修谱,光庭公支下脉络明晰,都是以此为依据的。可以说颧公修谱,对夏氏来说,功德无量!

  南宋及明代,朝庭是鼓励修谱的,而且修好后皇宫及户部均要保存一套,作为全国人丁的档案资料。夏氏在宋代有19万丁是有官方记录的。东山夏氏,在南宋时,从原浔阳谱系中有歧亭数支夏氏记录,但这支是否与桂公有关联,待考,有一点肯定的是,桂公不是团练官员,是朝庭的驻军官员,但不是岳系军,年龄也应比炎公年长许多。炎公在谱中只记录了其名字及迁往的地方,修谱时只把他作为迁往罗田现胜利一带的,未记录其后裔,估计颧公因与他是近支,只知其人及居住地,但因在江北,处于宋金交界处,故未详究。江北大部分为金国统治区,这也是南宋诸夏氏牒谱所载都在江右及长江下游一带的原因。颧公与倪公为堂兄弟。但倪公与颧公年龄相差很多。倪公在1127年就去世了,颧公在1181年有70多岁,与炎公相差约20岁。颧公谱系:安世(10世)---庆孙(11世)----颧(12世)安世(10世)---覃孙(11世)----倪(12世)正是因为有这谱,炎公一脉才有出处的了。

  

  发贴者:xiaxianfu    时间:2013-7-30

标签:鄂豫皖 边区 东山 夏氏 炎公 支系 流源考 
相关评论

夏氏宗亲网  版权所有  手机号/微信:18908662169


夏氏宗亲网为纯属公益性的网站,无任何商业目的,弘扬大禹文化为夏氏宗亲提供寻根问祖,沟通交流,资料查询。全站资料永久免费对全球的夏氏宗亲开放,若发现网站所载信息若有不准确之处,请与管理员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

闽ICP备17018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