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大禹文化

积石山的上古之缘--传说、典故、考证

时间:2017/8/2 19:04:54   发帖人:夏明府   来源:夏氏宗亲网   阅读:7996   评论:0
内容摘要:传说、典故、考证  积石山的上古之缘  古代典籍对积石山的记载:《尚书·禹贡》说:“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山海经·西次三经》说:“又西三百里曰积石之山,其下有石门,河水冒以西流。是山也,万物无不有焉”。《山海经·海外北经》说:“禹所积石之山在其东,河水所入”。《山海经·海内西经》说:“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
  传说、典故、考证

  积石山的上古之缘

  古代典籍对积石山的记载:《尚书·禹贡》说:“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山海经·西次三经》说:“又西三百里曰积石之山,其下有石门,河水冒以西流。是山也,万物无不有焉”。《山海经·海外北经》说:“禹所积石之山在其东,河水所入”。《山海经·海内西经》说:“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河水出东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导积石山”。《山海经·大荒北经》说:“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先槛大逢之山,河济所入,海北注焉。其西有山,名曰禹所积石”。《穆天子传》说:“丙寅,天子属官效器……以饮于枝氵寺之中,积石之南河。”

  通过材料分析:(一)、积石山和河水有密切的关系。(二)、积石山又名“禹所积石之山”、“禹所积石”,从它的异名可以得知积石山本是由人力所创造而非自然天成。徐旭生认为积石山是禹或四岳考察河水上游告一段落,堆积石块作为标记。(三)、据《禹贡》所记,禹疏导河水始于积石山,《西次三经》、《穆天子传》记载的积石山前面并没有“禹所导”、“禹所”之类的字,《吕氏春秋·求人篇》叙述禹治水的足迹也只说北至于积石之山。可见在禹治水以前就已经有了关于积石山的传说,至少可以说在很远的荒古时代禹和积石山的传说是各自独立流传的,并没有联系在一起。

  积石山的得名的综合推论:古人逐水而居生活。在河岸边堆积石块阻止河水的泛滥效果很好,坚固如山,因此就被称为积石山。积石山得名于早期先民的治水活动,是一件非常伟大的壮举,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而世代相传,也由最初的专用名词变成了可以泛指任何一座众石层累且有水流过的山。积石成山是一种治水方法,神话传说互融使它和禹治水的联在一起,就有了“禹所积石之山”、“禹所积石”、“禹所导积石山”的名称。

  《史记·大宛列传》说:“天子案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曰昆仑。”由于受河水地下伏流观念的影响,汉儒便将积石山确定在青海循化与甘肃临夏交界处。唐人不相信汉儒的说法,于是又有了“大积石山”和“小积石山”的名称。《西次三经》的积石山源于古代神话,说它在昆仑之西2100里,据《水经》、《穆天子传》说它在昆仑的东边。

  《海外北经》、《海内西经》、《大荒北经》所载“禹所积石之山”、“禹所导积石山”、“禹所积石”与《尚书·禹贡》所记积石山当为同一山,是最初传说与禹治理洪水相混合衍变来的,其当在黄河从内蒙古托克托南流至陕西华阴的某个地方。早期先民对河水上游认识不会超过河套的大曲折处。《禹贡》记载四列:1、导岍及岐,至于荆山,逾于河。壶口、雷首,至于太岳。底柱、析城,至于王屋。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2、西倾、朱圉、鸟鼠,至于太华。熊耳、外方、桐柏,至于陪尾。3、导山番冢,至于荆山。内方,至于大别。4、岷山之阳,至于衡山,过九江,至于敷浅原。《禹贡》叙述以列举山名的方式由西而东,走向或偏东或偏东南,奇怪的是竟然没有提到赫赫有名的积石山,正反映出积石山本是孤立在北方。

  《汉书·地理志》说“金城郡河关,积石山在西南羌中。”孔安国说:“积石山在金城西南,河所经也。”汉儒认定积石山在河关西南羌中,有两原因:一是对黄河上游认识前进了,河源、昆仑西移,积石山也随之西移。二是现在积石山下临黄河,山形如削,状如积石,正当积石之名。唐代对河源又有了新的认识,于是又分化出大积石山和小积石山。《史记正义》引《括地志》说:黄河源从西南下,出大昆仑东北隅流经于阗,入盐泽,即东南潜行入吐谷浑界大积石山,又东北流,至小积石山。小积石山即汉儒认定的积石山(亦即现在的积石山),《史记正义》引《括地志》说:“积石山又名称小积石山,在河州木包罕县七里。”大积石山历代不传,已失其具体所在。据吐谷浑疆界推测,当在青海境内。

  大积石山是如何产生的呢?《后汉书·段颍传》说:羌寇陇西、金城塞,颍追之,遂至河首积石山,出塞二千余里。《括地志》的作者可能据《段颍传》为说,以一座众石层累且有水流经过的山为积石山,由于原来的积石山已有了具体所在,为了附会河水发源昆仑流经积石山的神话传说,不得不再创造出一个积石山,就称为大积石山。



  发贴者:夏业中   时间:2008-5-25

标签:积石山 上古 之缘 传说 典故 考证 
相关评论

夏氏宗亲网  版权所有  手机号/微信:18908662169


夏氏宗亲网为纯属公益性的网站,无任何商业目的,弘扬大禹文化为夏氏宗亲提供寻根问祖,沟通交流,资料查询。全站资料永久免费对全球的夏氏宗亲开放,若发现网站所载信息若有不准确之处,请与管理员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

闽ICP备17018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