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古代作品

江西崇仁县夏氏谱《大祠堂记》译文

时间:2023/7/3 9:16:30   发帖人:夏国初   来源:夏国初   阅读:164   评论:0
内容摘要:江西崇仁县夏氏谱《大祠堂记》译文各位宗亲: 大家好!2020年元月初,我们江西崇仁县夏远扬宗亲,要求加我微信,蒙错爱,要我帮助翻译其《宗谱》中的一篇古文《大祠堂记》(原文我未保留),当时我正在福建省厦门旅游,就叫他将其发到江西夏氏文史研究群聊里,请大家动手,因为“众人拾柴,火...
  江西崇仁县夏氏谱《大祠堂记》译文
  
  各位宗亲:
  
  大家好!2020年元月初,我们江西崇仁县夏远扬宗亲,要求加我微信,蒙错爱,要我帮助翻译其《宗谱》中的一篇古文《大祠堂记》(原文我未保留),当时我正在福建省厦门旅游,就叫他将其发到江西夏氏文史研究群聊里,请大家动手,因为“众人拾柴,火焰高”,亦是谱牒文化研究的一次实践活动!他说:就麻烦我。回广州后亦比较忙,目前因武汉新冠状病毒泛滥,长时间呆在家里,就动手试试看,因本人才学肤浅、水平有限,班门弄斧,敬请诸位宗亲斧正!
  
  江西都昌    夏国初 于广州市
  
  二零二零年二月一日
  
  译文
  
  古代人重视尊祖、敬宗、接收同族人,收族最重要的是共同在一起修宗谱,敬祖最重要的是修建宗祠,无宗祠,则祖先的灵牌无依托摆放之地。宗谱应该继续修(正常情况下 不少地方是每二十年,重修一次)。我族始迁祖夏思敬公,居住城岗,生有三个儿子:长子安成公,迁徙居住广信、贵溪。幼子安道公,迁居桑溪。只有次子安民公,居城岗故地。安民公生德志、德仁、德勇三公。而德志、德勇二公之后人,又都迁居宜乐。只有德仁公子孙居住旧地。自思敬公以下暨安民公并智仁勇三公坟墓都在原居住地。所以常怀尊祖、接收同族人的念头,仁公之后裔虽殷,而水源木本的思想,智勇二公的要求更加迫切。因考虑到《宗谱》过去在一起修过,而总祠(祖堂)那就许多朝代未重修过。
  
  多次想邀请共同出资修建,思敬公后裔无可奈何,安成公那一支离得路远难集资,而安道公的后人又都说贫穷,没有钱出,对不起。难以协商共建。终于在清朝乾隆年间,安民公之下三支后裔共筹银子数百两,有在城岗生植为安民公建祠的计划,到丁未年间,约有银九百多两,临时加收连前面所收的银子共有千余两,于是就在城岗村口夏安民公墓前的左面,购买地皮建坐北面朝南的大宗祠,其周围约四十丈,高二丈,数尺内外两堂,堂下有走廊、外廊有舞台,内廊的后面是寝室三间,规模宏伟壮观、柱石坚固、墙壁坚牢。左托灵凤之秀,右控巴阜之雄,石鼓像摆在东北的枕头,双溪绕于西南,云霞蒸蔚水木清华,都会唤起族人寻根探本寻根问祖的激情。
  
  宗祠终于在丁未年春月至戊申年冬月建成,工程费用浩大,合计二千余金,欠钱八百多,只好暂不装修,只简单装修大门,书写:安民公祠。有见识的老人家说:祠的装修,祠宇所需经费,以谱系记载者分别摊派后,才摆放祖宗的牌位,祖宗以夏思敬公为首位,而后安成、安民、安道三公并列,次级德智、德仁、德勇三公亦同德良公并座,以下就依照字辈班派位置分列三间寝室。为此经邀请各支系宗亲代表反复商议,一致赞同(捐款)。安放祖宗牌位那天,各支系宗亲云集,(都穿着节日的盛装)载歌载舞,设宴款待,(对酒当歌,喜气洋洋)热闹非凡、观看者如林,这在我族是盛况空前,史无前例的。宗祠虽然建在安民公支所住的地方,就不再用安民公的名字命名了,写上“夏氏宗祠”,求得大团结啊!在新建宗祠里安放祖宗牌位,系我族盛大喜事,不可无记载,从筹建宗祠开始的计划,到如今大功告成,时间长、周折多,但是曲径通幽。它告诫后裔子孙都懂得:尊祖、敬宗、接收同族人的情义缠绵深长。
  
  清朝 嘉庆九年岁在甲子仲夏月浣日
  
  合宗公记

相关评论

夏氏宗亲网  版权所有  手机号/微信:18908662169


夏氏宗亲网为纯属公益性的网站,无任何商业目的,弘扬大禹文化为夏氏宗亲提供寻根问祖,沟通交流,资料查询。全站资料永久免费对全球的夏氏宗亲开放,若发现网站所载信息若有不准确之处,请与管理员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

闽ICP备17018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