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古今宗祠

烟台夏氏宗祠在大疃

时间:2017/8/29 15:00:19   发帖人:夏宏铖   来源:夏氏宗亲网   阅读:2599   评论:1
内容摘要:  烟台夏氏宗祠在大疃  发贴者:夏伟时间:2010-5-21 10:05:19  记者栾静(水母网)  通讯员毛贤君任允好  许多夏姓读者打来电话、发来短信,希望知道自己姓氏的来源。这不,夏姓来历及烟台夏姓的掌故经我们采访整理如下——  夏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五十五位的大...
  烟台夏氏宗祠在大疃

  发贴者:夏伟   时间:2010-5-21

  记者栾静(水母网)

  通讯员毛贤君任允好

  许多夏姓读者打来电话、发来短信,希望知道自己姓氏的来源。这不,夏姓来历及烟台夏姓的掌故经我们采访整理如下——

  夏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五十五位的大姓。有史记载:“上古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了西周王朝,封夏禹后代东楼公于杞邑。其不得封者,以夏为姓。”

  探源

  出自姒姓。传说帝尧时,鲧的妻子女志因在梦里吃了慧苡而生禹,所以帝尧就赐禹以姒为姓。帝为了表彰禹治水的一系列功绩,封他于夏(今河南登封县东)。后来舜将帝位传给禹。夏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位,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夏国族人以国名“夏”为姓,夏姓诞生,是为河南夏姓。

  以邑为姓。公元前11世纪周朝初年,夏禹的后裔东楼公受封于杞(今河南杞县),为杞侯,简公时被楚国所灭。简公的弟弟佗(本姓姒)逃到鲁国(今山东西南部),鲁悼公因其为夏禹的后裔,便给予采地为侯,称为夏侯(复姓),其后裔以夏为姓。这支夏姓后来迁至今安徽毫县,是为安徽夏姓。

  出自妫姓,周朝初年武王封帝舜之后于陈,建立陈国,史称陈胡公。春秋时,传至第十六位君主陈宣公杵臼时,有庶子名子西,字子夏。子夏的孙子征舒以王父(祖父)之字为氏,称为夏征舒,以后就有了夏姓。

  繁衍

  夏姓发源于河南、安徽省境内。烟台所城里大街中段北侧有个“夏家胡同”,1967年文革中改为“双兴胡同”沿用至今。可见奇山所夏氏在当地很有影响。毛贤君老先生在采写奇山所城历史掌故过程中,曾寻访过夏姓中德高望重的夏德铸先生,听他讲了烟台所城夏氏轶闻掌故。

  烟台所城夏氏先祖从河南省彰德府迁来,老兄弟二人来到奇山所后,大哥在此安家,兄弟则继续往北走,在芝罘岛落户。夏家在芝罘岛这支人丁很旺。在大疃、西口两村,夏姓人家占的比例相当大。至于谁是大哥后裔,谁是兄弟后裔,奇山所夏姓和芝罘岛夏姓族人争论不休,众说纷纭。奇山所夏姓说:“我们是长支的后人。”芝罘岛夏姓说:“那为什么夏氏宗祠设在大疃呢?”

  夏德铸回忆说:“小时候,每逢大年初一,父亲都要带着大哥等人天不亮就早早动身,步行到大疃的夏氏宗祠祭拜祖先,一旦晚了就要罚跪。”

  据记载,奇山所夏氏先贤中最有名的为夏翟均,是夏德铸老人上六辈先人,即曾祖父的曾祖父那辈的人。他有钱,对穷人极富同情心。在街坊邻居中人缘好,大家尊称他为夏五爷。那时,所城东门外北河街一带是草市,许多农民肩挑柴草叫卖,天寒地冻。到天色已晚卖不完后心中焦急。有街坊就指点他们:“知不知道夏五爷家?他心眼好,草卖不出去就送给他吧。”对上门送草的人,夏翟均就把这些草全部收下。在当地传为美谈。

标签:烟台 夏氏 宗祠 大疃 
相关评论

夏氏宗亲网  版权所有  手机号/微信:18908662169


夏氏宗亲网为纯属公益性的网站,无任何商业目的,弘扬大禹文化为夏氏宗亲提供寻根问祖,沟通交流,资料查询。全站资料永久免费对全球的夏氏宗亲开放,若发现网站所载信息若有不准确之处,请与管理员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

闽ICP备17018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