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谱牒知识

黄安为何成为江西填湖广的重点移民区

时间:2017/8/20 16:10:05   发帖人:夏明府   来源:夏氏宗亲网   阅读:2189   评论:0
内容摘要:黄安为何成为江西填湖广的重点移民区  (一)历代区辖多变,被政治商贸边缘化,人文历史缺失先天。  昔日的黄安,为鄂东北部,大别山南麓。为东经114°23′至114°49′,北纬30°56′至31°35′,面积1796km2。明朝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始置县...
  黄安为何成为江西填湖广的重点移民区

  (一)历代区辖多变,被政治商贸边缘化,人文历史缺失先天。

  昔日的黄安,为鄂东北部,大别山南麓。为东经114°23′至114°49′,北纬30°56′至31°35′,面积1796km2。明朝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始置县,迄今县龄446年。此域在西周时期为黄国辖,其都建在今河南潢川。秦朝时,此域隶南郡。南郡的治所为江陵,即今湖北荆州市,离这里更远。两汉时期,这里为西陵县,治所在今新洲西,属江夏郡辖,江夏郡治所为今武昌区,离此二百余里。两晋时为西陵郡邾县,郡居豫州弋阳,治所为今河南潢川西。邾县的治所为今黄冈北部,一说为新洲的四合庄,一说为歧亭的西南方。南北朝时期,分别为南安、信安、南司州地辖。南安为司州南义阳郡,治所为湖北安陆东北。至隋朝,此域分别为木兰县(治所在今黄陂县)、麻城县共辖。唐朝时,为黄州,南司州地,属淮南节度辖。两宋时期为黄冈、麻城、黄陂三县崎角,属淮南西路辖。元代,属黄州路江北道,隶河南行省。

  从以上各个时期的区辖隶属来看,此域总是远离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沦为政治的盲区,文化的死角,商贸的沙漠。因此人烟稀薄,山高水恶,集镇缺少。必然造成人口流动盲区和姓氏繁衍荒寂,巨族大户难于形成,流氓盗薮出入聚散无常,也就是说文明不至,野蛮必生。

  (二)南宋初这里沦为伪齐国版土,成为南宋与金国划江而治的军事要冲地带和民族战争的漩涡中心。

  公元1127年初,北宋王朝被金人消灭,北宋的钦宗、徽宗两皇帝和皇室男女老幼被金人挟虏而北,唯有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因在外组织勤王兵马而幸免于难。这年五月,赵构在河南归德(今商丘)称帝,建元建炎,是谓高宗。赵构为保住自己的皇位,对金人不断采取投降政策,并且起用投降派的代表人物黄潜善,汪伯彦等人为术国大臣。这些人和高宗一样,害怕金人,而金人摸准了高宗君臣惧怕他们的心理,愈加得寸进尺,不断南侵。1127年底,高宗南逃至扬州,金人于1128年兵锋直指扬州。1129年初,高宗自扬州逃镇江,再转杭州,接着北上建康(南京),企图以此喘息,致书金人:“古之有国家而迫于危亡者,不过守与奔而已。今以守则无人,以奔则无地,此所以諰諰然惟冀阁下之见哀而赦已。前者连奉书,愿削去旧号,是天地之间皆大金之国,而尊无二上,亦何必劳师以远涉而后为快哉!”这言词凄切,可怜哀哉的投降书并未感动金主,金太宗吴乞买仍然金兀术等大将继续南掠杭州。

  金人的南侵,虽然吓住了宋朝皇帝和贪生怕死的部分官士,但南宋王朝的部分爱国将领和军士,不愿当亡国奴的中原人民却齐心协力,英勇抗战,金兵屡遭重创,金主深感征服中原,统治中原的艰难。于是采用一个权宜之计,于1130年立原北宋济南知府刘豫为大齐皇帝,划中原和陕西地区给他,令其做伪皇帝作代理人。伪齐国实际上是金国的附庸,其领土权仍掌控于金国。1132年高宗在临安(今杭州)建都,国号南宋。红安邑地处于大别山西南,在北宋时为淮南西路辖,此时部分地区已归入伪齐版图,处于南宋与伪齐的疆界线上,也是南宋长江北岸边塞屏障,更是金与南宋的军事对垒区域。1134年南宋军在岳飞的率领下在川陕打败金军,同年岳飞又乘胜进攻伪齐,一举收复了襄阳府、信阳府(今河南信阳市南),牛皋在岳飞的指挥下收复郢州(今江陵)、随州(今随州市东)。岳飞因军功任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晋封武昌开国侯,置兵于鄂州。1136年岳飞奉命北伐,收复长水县,进抵蔡州。这次战争岳飞直抵黄龙府后奉诏班师回军鄂州,他的名篇《满江红》就写于这时。以上的几次对金对伪齐战争,有部分战场布设于本邑。

  1233年蒙古联合南宋再度大举进攻金国都城开封,金哀宗弃开封先逃归德,继逃蔡州,终于在1234年被蒙古灭亡。灭金后的蒙古于1235年开始对南宋的战争。《黄安乡土志•后事录》载:“宋开庆元年(1259)八月,元世祖(忽必烈)入大胜关(亦为大城关,今华河北老君山西麓),次黄陂,得宋沿江制置榜有云‘今夏,谍者闻北兵会议,取黄陂民船系伐,出阳逻堡以渡,会于鄂州’……辛丑晦,师次江北,元将董文炳下台山寨(今天台山)。世祖伐宋,至台山寨,命董文炳往取之。文炳至寨下,谕以祸福;不应。文炳免胄呼曰:‘吾所以不极兵威者,欲活汝众也,不速下命屠寨矣。’守者惧,遂降。郑鼎从世祖南伐,初破大城关,继攻台山寨,擒其守者胡知县。”有史载1257年,宋守襄阳大将孟珙驰援台山寨抗击蒙军南下长江。诸多史料显示南宋至元初,本邑的台山寨隘,大城关隘、白沙关隘、木城寨隘多为淮蔡和江北民众为抵御北方金、蒙军的南侵而修筑的,南宋官方在岳飞收复随、信二州后,才派地方官和督师军视以巡察。大量的豫南百姓由此逃难至长江,然后乘船逃至荆湘或赣州等地。这里变成宋、金、蒙军事战争的漩涡中心,是疆界的多事之处,兵燹无时,焦土连营,怎奈百姓生存。

  (三)元蒙统治的民族欺视,使这里成为民族对抗和阶级对抗的中心。

  元朝,是北方兴起的蒙古族,用大刀和铁骑推翻汉人建立的宋朝而建立的朝代。元朝统治者十分仇恨汉人,所以,元朝统治政策的特点就是民族歧视,将全国各族人民划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为蒙古人;第二等为色目人(即西域以至欧洲人,包括西夏人、回回人);第三等为汉人(灭金朝所得的汉人,也有高丽、契丹、渤海等族、四川人);第四等为南人。什么叫南人呢?即以宋、金疆域为界,以江浙、江西、湖广(湖北、湖南)还有东西淮水地区的汉人划归南人区域,也就是淮水以南,原属宋朝辖区的汉人皆为南人。本县邑居淮水以南,自然划在南人区域内。元朝统治者为加强其统治,在该地增设巡检司,派遣蒙古人、包目人为巡尉司吏,添设达鲁花赤(管民官),以军事管理和酷吏行政相结合的方式残酷地镇压这里的人民。

  元至正年间,以浠水人徐寿辉,麻城人邹普胜,随州人明玉珍等为首的农民在鄂东地带成立红巾军,建立“天完”政权来反抗元朝统治。红巾军在此修寨筑城,招兵锻甲。一时青壮被迫充军,百姓征遣修筑战地攻事,戈矛蔽日,碉堡燧台成遍。红巾军里曾发过内讧,明玉珍得知陈友谅诱杀徐寿辉后非常气愤,决心自立山头,与之抗衡。先后在这里征募青壮年达八九千人,带至川蜀自称陇蜀王,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三月为刘桢等拥立称帝,为大夏国。他的开国将士和军卒多为本邑农家子弟。

  关于这一段历史《黄安初乘》有深刻的描述:“元至正(1341-1370)年间,徐寿辉起兵,里人邹普胜、冯瑄佐之,曾据双城,盖宋元之季,即此为边,征兵衡日,今堡址燧台垒相望焉”。

  综上所述,造成此地人烟稀薄的原因有如下几点:一是蒙古统治者的民族欺视政策,使这里的汉民显族纷纷逃离他乡,免受酷吏的肆虐;二是红巾军在此建立政权,长年与元朝官军对抗,战火不断,严重地破坏当地的生活安宁和生产建设。红巾军既要征兵打仗,又要修筑工事,更要征粮征税以充军用供给。这些都为羊毛出在羊身上,即都得在此地抽丁民拉壮夫,在这里征集百姓粮款。战争要死人,战争要毁地,战争要消耗人力物力,一个弹丸之地经受不得如此折腾,谁愿意在兵荒马乱,水深火热中煎熬?于是居住这里的人们纷纷携眷卷包逃奔他乡谋生,官吏显贵不敢问津于此,一时造成乞丐遍地,饿殍遍野,深山鸟惊,大地荒芜,十室九空。三是明玉珍与陈友谅的反目,在此带走兵丁数千人,使这里的男青壮多为活命而投军,更是造成此地人口性别的繁殖性流失。四是良民已去,盗寇蜂集,抢占山头、立寨为王。据有关资料披露,河南的捻军和红巾军的残部,纠合从河南流窜的盗贼,负刑者,流民等,在本域以北一带的老君山、天台山、木城寨至三石门一带造堡立寨专事打劫、杀人、越货行径。五是长期处战争地带,瘟疫疾病流行旷久。据相关史料记载,自宋末至元末的百余年间,此地瘟疫爆发达二十余次,一次,时间持续达五至六年,此外水肿、痨、痢、霍乱是这里的常见病。每次瘟疫流行,便有大量的儿童青壮死亡,疾病也是造成人口锐减的重要原因。

  (四)历来为三县倚角,县治盲区,造成管理与建设上的遗忘角落。

  红安历史上为麻城、黄冈、黄陂三县倚角之地,谁也不管,谁也管不了。社会秩序的混乱,历久造成常居人口的空白,正好为移民的安置提供机遇。朱元璋先为吴王,后为明皇,于公元1368年建立明朝,都于南京。朱元璋在统一江南各股势力时,曾与陈友谅在此交战,最后克武昌,彻底消灭陈友谅的割剧势力。自1368年到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中间隔有195年。在这近两百年间的空间里,红安地域为三县两省的边缘地区。先从省府之治来看:今日之红安为湖北省东北角,与河南的新县、光山、罗山毗邻。南距湖北省会武汉一百多公里,距黄州府治一百五十余公里。更不用说在元末明初时属湖广辖,其时之行省治所一段时间为荆州(江陵),离此约三百公里。北距河南省会郑州更远,可以说不论是省治和府治都为鞭长莫及之处。再从县治来看:原隶黄冈县上中和一乡,今为红安八里、太平两镇之地距当年的黄冈县治所约一百七十公里。原隶黄陂县滠源乡,今为红安二程、上新集、华河西北的大城关等地距黄陂县治所近百公里。原隶麻城县的太平、仙居两乡,今为红安紫云、七里、华河东、觅儿大小金山、高桥、永河、城关、典明、赵河等地距当年的麻城县治所百余公里。如此三县倚角之地必然形成政管、经贸、文化的盲区和死角,这样的地方同样不被人类籍居所取悦。据有关资料显示当年三县人口基本布局情形为麻城的老居民和大姓都集在麻城县的城南城东一带,而太仙乡在元朝、明朝两朝时期人口相当稀少,几乎百里无人烟。黄冈的上中和乡一乡,乡址在中和司。管辖区为今红安的太平、八里,觅儿的大小金山、普安桥至詹店东南一带。中和司在宋、元年间设有巡检司,是军政合一的朝廷行政机构,然而官吏兵卒的配备相当薄弱,不足以巡检地方诸事。中和乡同样是百里人烟稀少,蒿莱遍地,山深水冷。黄冈的大户显族不来此问津,都聚居于沿江一带。黄陂的滠源乡,乡址曾几移址,曾为姚集,长岭岗,二程铺等地。那时的乡治之驻所,并无固定的地址,选定的乡长居住何处便将何处为乡址。滠源乡管辖区为今红安二程、桐柏、桥店、韭菜园,黄柴畈,华河西南赵河、临滠水两岸一带,今大悟县的河口,黄陂姚集北,长岭岗东北。这些地方在元末明初时山深树密,滠水河常年泛滥,方园几十里散落零星茅舍小庄。如此三乡状况,各县守令从根本上放弃管治,于是三县的作奸犯科之徒,盗劫越货之贼,奸宄不法之民,杀人负命之人纷纷流窜至此,啸聚山林,作起绿林汉子,农时垦荒种稼,闲时结伙拦路抢劫,北走河南光山、潢川、罗山、信阳,南闯宋埠、黄陂、汉口。正如《黄安初乘》里记述的“……故去各治辽逖,政教难暨,渐鞠为盗薮,民鲜宁止,而积逋讼官司且甚苦之。”

  明初,朱元璋建国安邦伊始。因与陈友谅曾战于此地,熟知这里情况,又得博学多才的江西婺源人詹同,他先为陈友谅翰林学士承旨,后为朱元璋国子博士。朱元璋在谘询治鄂之策时,詹同和其他大臣共同向他建议从人口密集的江西迁民填充湖广北乡。从洪武二年起至洪武十一年分八批次抽调江西北部地区的人口,集于南昌的筷子巷和浮梁鄱阳湖旁的瓦屑坝等处,由九江口码头乘船分谴于湖广楚北之地。当时分谴到麻城的迁民,集中于麻城孝感乡代办处进行分理,其时麻城的孝感乡以西地区,后为太平乡和仙居乡之地就成为当然的移民重点。分迁到黄冈县的迁民,据说分理处设今新洲四合庄。于是这里的工作人员按县令的旨意,大部分安放在黄冈北部的陶店,杜皮,淋山河,尤以黄冈县北部的上中和一乡为重点安置乡。分迁到黄陂县的迁民,传说当时黄陂县移民安置点设在鲁台。这里的工作人员按县令的指示一部分发派到滠水中游,即今黄陂的木兰山周围,大悟的河口集以西地带,姚集、长岭、研子岗,大部分派迁到滠源乡以北,即今红安二程、上新集等地区。

  迁民被各县官吏大致指定区域落居,但具体的地址和村落并没有明确指定而是由迁民自己选择。据有关姓氏的家乘族谱说,迁民初来乍到,荒山遍野,百里无人烟,强者为王,占山划地,皆以插标为界线,挂布片为记号,先到为上,抢占为赢,人强势众的尽可以选择好田好地好山好水,力单势薄者只好屈居次田孬地。移民中少部分为带职受官的迁民,这是移民中的上等人,好水好山好地好田好风水由自选由官授并由朝廷下达敕文以确定,一般人不得擅自侵占。土地的多寡,山地的优劣,在移民的等级和势力范围内竞争分配,在官民有别中落幕。

  以上诸方面因素是大致构成昔日的黄安今日的红安为六百年前“江西填湖广”重点区域的主要原因。可以这样说,“江西填湖广”主要是填鄂北,鄂北的重点区又是在红安。江西填湖广是一部移民泣血史,也是一部壮观的移民拓荒史。移民的先祖们用勤劳的双手在异域他乡的大别山西麓开发出一遍新的家园,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增添了新的篇章。

  发贴者:夏明智

标签:黄安 为何 成为 江西 填湖广 重点 移民区 
相关评论

夏氏宗亲网  版权所有  手机号/微信:18908662169


夏氏宗亲网为纯属公益性的网站,无任何商业目的,弘扬大禹文化为夏氏宗亲提供寻根问祖,沟通交流,资料查询。全站资料永久免费对全球的夏氏宗亲开放,若发现网站所载信息若有不准确之处,请与管理员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

闽ICP备17018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