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主题:汝阳县茹店夏氏(定水堂)简介
楼主:夏惟东

发表于:2023/5/4 8:42:59
引用 | 字号[    ]

茹店夏氏家族(定水堂)简介

古人云: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何况人乎!茫茫宇宙,浩瀚乾坤,我是谁?我的祖根在哪里?这是每一个人在人生过程中都要遇到的问题。远古时期因大禹治水有功,为表彰其丰功伟绩,舜帝封他于夏(今河南登封),舜晚年将帝位传给禹。禹死后,其子启继位,建立中华第一朝夏朝。夏朝历时四百七十多年,传位十三代,十六王,后为商汤所灭,子孙以国为姓,称夏后氏,简称夏氏,故夏姓后裔尊夏禹为鼻祖。正可谓:华夏开国源流远,垂德遗芳世泽长,夏氏家族乃中华民族第一姓。五千年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历经朝代更替,人员迁移,夏氏后裔遍布世界各地,其中也有历代帝王赐姓为夏或改姓为夏者,加入到中华夏氏大家族。夏氏家族英才辈出,在政界、军界、商界、学术界等各个领域不乏佼佼者。

汝阳县内埠镇茹店夏氏(定水堂)族人何时迁入?系何支后裔?祖茔望珏留下的对联:“平水派分世泽流归定水,商山之别家声响振珠山”(注:平水是夏氏家族堂号,定水即茹店村中河流,古称永定河;商山即陕西商洛市的商山;珠山即村东连珠山又称五纵山、娘娘山)佐证了夏氏家族迁移始末。据家谱记载,茹店夏氏迁移始祖百川公弟兄五人,百川公迁居茹店,另一居汝州杨楼、一居古梁县东门外(汝州官庄一带)、一居汝州小屯街、一居南阳不知其处。其来也不知何故,亦不知何时,推测为明宣德年间。根据百川公弟兄几个分居情况,符合明初移民政策。茹店夏氏家族移居此地已经六百余年,散枝开叶二十三代。因明末动乱及自然灾难诸多因素,茹店夏氏后人有移居高河,白元、温泉、武湾、嵩县一带者。无论迁居何地,厚重的血缘关系就是人们的根之所在。尊祖敬宗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清康熙癸巳恩科举人(清朝伊阳县第一举),八世祖廷壁公在茹店修建夏氏宗祠并撰写族谱,至今已三百余年,历经后人多次修缮祠堂和续编族谱并得以完善保存。使夏氏宗祠成为茹店夏氏(定水堂)后裔祭祀祖先,尊祖敬宗的庄严场所,更是外地漂流子孙寻根拜祖之地。族谱记载的夏氏起名诗(从十四代起):“名仕惟尚志,鸿儒定修行。秉心务可正,学道知可成。安居怀乐育,立朝思永清。文德振九有,同宗增光荣”使茹店夏氏家族长幼有序,辈分有别,也是夏氏后裔子孙起名的辈数依据,更是先辈对后辈子孙的期望与垂诫教育。尊祖、敬宗、事亲、睦族是茹店夏氏族人的家训及族规。“振家声还是读书,绵世泽莫如积德”是夏氏族人教育后人,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更是夏氏子孙后代恪守族训,赓续不忘,传承家风不可推卸的责任。几百年来,茹店夏氏族人牢记先辈教诲,耕读传家,族人和睦,爱国、爱家,英才辈出。科举制度时,举人、贡生、秀才几十人名垂于世,茹店夏家属于洛南名门望族,书香门第,曾与汝州、登封、伊阳(今汝阳)张、王、秦、常、马、闫、宋、石等姓名人之后联姻。近代茹店夏家有将军、教授、博士、硕士,本科生,代代出精英,他们为家族增光,为国家建设作出突出贡献。

有诗为证:夏氏族脉源流远,春秋五千薪火乘。

宗祠拜殿起新宇,玉蝶金册谱耆英。

祝愿茹店夏氏后裔枝叶繁茂,人才辈出,族人和睦,幸福安康。也希望明末清初漂流外地的茹店夏氏(定水堂)后裔寻根问祖,回归族人大家庭。



回复区
您还未登录,无法使用回复功能!请先登录注册

夏氏宗亲网  版权所有  手机号/微信:18908662169


夏氏宗亲网为纯属公益性的网站,无任何商业目的,弘扬大禹文化为夏氏宗亲提供寻根问祖,沟通交流,资料查询。全站资料永久免费对全球的夏氏宗亲开放,若发现网站所载信息若有不准确之处,请与管理员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

闽ICP备17018138号